近年来,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造成了加沙人民的伤亡不计其数。
在国际社会上的协调下,目前以色列和哈马斯就加沙停火问题正在进行间接会谈,但是双方提出的停火条件差异较大,所以一直还没能达成。
以色列方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2025年7月10日表示,一旦与哈马斯在加沙开始可能的停战,准备好就永久停火进行谈判,并列出了几个条件,称这些是实现永久停火设定的最低条件。条件如下:
1,哈马斯放下武器:
要求哈马斯放弃手中的军事装备,解除武装力量,不再具备使用武力进行对抗的能力。
2,加沙去军事化:
对加沙地带实现全面去军事化,消除该地区的军事设施和军事力量存在。
3, 哈马斯不再拥有政府或军事职能:
剥夺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政府管理权力和军事行动能力,使其不再拥有军事能力或管理权。
内塔尼亚胡还警告称,如果不能通过谈判实现这些条件,以色列将通过军事力量来达成目标。
此外,以色列正在努力用60天的临时停火,换取释放一半以色列被扣押人员,无论他们是死是活,这轮停火生效后,会进入永久结束战争的谈判,意味着永久停火。
哈马斯方面提出的条件如下:
1,以色列撤出加沙:
要求以色列军队完全从加沙地带撤离,结束对该地区的军事占领和控制。
2, 保证停火永久性:
需要“保证”停火将是永久性的,避免以色列之后再次发动军事行动。
3,国际组织接管人道援助:
要求联合国和得到认可的国际组织接管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工作,确保援助物资能够公平、有效地分配到加沙民众手中。
截至2025年7月13日,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卡塔尔多哈的停火谈判在积极的进展,但还是存在着分歧。
一、以色列和哈马斯的谈判积极进展。
1. 撤军范围调整。
以色列在本轮谈判中已提交两版撤军方案,同意从加沙南部的“莫拉格走廊”撤离,并扩大撤军区域,释放更多已控制的加沙领土,这是自2024年冲突以来的首次显著让步。
此举被认为是缓解当前人道危机的关键步骤。
2. 人道援助机制重启。
双方就恢复以联合国主导的人道物资分发体系达成初步共识,以色列同意保障国际组织在加沙救援行动的安全性。
此前,以色列曾限制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
3. 被扣押人员交换推进。
根据卡塔尔提出的方案,双方达成意向:哈马斯将在60天临时停火期内移交10名被扣押人员(包括8名活体人质和2名后续释放者)及18具被扣押人员遗体。
以色列则释放巴勒斯坦囚犯。美国斡旋方称这一机制“操作性较强”。
二、以色列和哈马斯的谈判存在的核心分歧。
1. 撤军范围争议。
哈马斯诉求:要求以军全面撤至2025年3月新一轮攻势前的位置(即完全退出加沙南部、中部主要城市及边境走廊)。
但以色列立场:坚持保留对费城走廊(加沙-埃及边境)和拉法地区的控制,约占据加沙35%的领土,声称这是防范武器走私和哈马斯重组的必要措施。
2. 停火永久性保证。
哈马斯要求若60天内未达成协议,停火应延续且不得重启军事行动,并寻求国际社会对永久停火的书面承诺。
以色列拒绝承诺永久停火,强调必须保留“消灭哈马斯军事能力”的权利,担忧哈马斯借谈判拖延时间。
面对哈马斯提出永久停火的呼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明确开出条件,即哈马斯解除武装甚至解散组织,离开加沙,否则60天停火结束,以色列就立即重启战争,这对哈马斯而言几乎是“政治自杀”的条件。
而即便哈马斯满足了以色列的条件,面对国际社会要求尊重巴勒斯坦主权和自决权、未来仍由巴方主导治理加沙地带的呼吁,以方则一概未提。
3. 加沙重建争议。
以色列提出在拉法建设“人道主义城市”安置60万流离失所者,但被哈马斯质疑为“变相拘留营”,可能用于后续强制驱逐巴勒斯坦人。该计划已被哈马斯明确否决。
以军在60天停火期内的部署方案是双方目前最大的分歧。
以色列在最新方案中,虽重新修改和提交了相关方案,但仍引发哈马斯方面的不满。因为在这个新方案中,以色列仍将控制加沙地带约40%的土地,特别是要求保持对加沙南部整个拉法(地区的军事占领,并将拉法定义为流离失所民众的聚集区。
这一方案触及双方根本性分歧,也就是未来是否永久停火。
三、谈判推进机制。
1,斡旋方动态:
卡塔尔、埃及和美国继续协调谈判进程,美国中东特使威特科夫已启程前往多哈,试图推动双方在撤军时间表和停火延续条件上达成妥协。
2,以色列灵活性:
以官员称谈判小组“获得充分授权”,并在人道援助和阶段性撤军问题上展示让步意愿,但仍坚持“安全至上”原则。
3,哈马斯立场:
哈马斯在7月5日对停火方案作出“积极回应”,但后续因撤军条款而态度转硬,指责以色列“新增条件破坏谈判”。
总之,当前谈判仍处于脆弱僵持阶段,双方在人道安排和被扣押人员交换等低敏感领域取得部分共识,但核心议题(如以色列撤军范围、停火永久性)的立场仍不可调和。
若未来一周无法突破,可能触发加沙南部新一波军事冲突。
国际社会对谈判前景持谨慎态度,认为短期内达成全面协议的可能性不足30%。
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