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诊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扁鹊,这位古代名医所创造的高昂诊费水平,至今无人能及。
公元前501年,即晋定公十一年,赵简子病重,连续五天昏迷不醒。赵简子本名赵鞅,是晋国的权势人物。由于他的病情严重,朝中大臣四处寻求名医诊断,但无一人能查明病因。局势紧急,大臣们心中惶恐,最终决定以高价聘请扁鹊前来诊治。
扁鹊检查后,判断赵简子的病情并无大碍,只需静养三四天便可自愈。果然,过了两天赵简子奇迹般苏醒,仿佛扁鹊的预言应验般神奇无比。赵简子因此大加赞赏,慷慨赐予扁鹊四万亩良田,这笔诊费可谓空前绝后,令后世惊叹。
赵简子正是“赵氏孤儿”故事中的主角赵武的孙子,而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他的儿子赵襄子毋恤的故事。
司马迁在撰写《赵世家》时极为细致,书中穿插了许多神秘莫测的传说。表面上的神话背后,实则隐藏着怎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呢?
展开剩余84%先说赵简子“昏睡”七日后醒来,讲述了自己与众神同游的奇异经历,并预言儿子将继承代国,七世孙将施行“胡服骑射”革新。
名医扁鹊诊毕,董安于随即问起病情(董安于也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扁鹊回答:“赵简子气血平和,无大碍,早年秦穆公也经历过类似‘神游’,终能安然无恙。”结果过两天半,赵简子真的苏醒,并述说“神游”经历。董安于将此话转告赵简子,简子遂赏赐扁鹊四万亩良田。实则这只是掩饰赵简子夺权立国的借口,用神秘色彩为赵国崛起披上一层天命光环。
这段故事在《赵世家》和《扁鹊列传》中均有两次出现,足见其重要性。
“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史记·赵世家》
这里的“儿”指的是主君之子,“翟犬”代表代国先民。“儿在帝侧”暗示赵简子儿子受天命庇护,“帝属我一翟犬”象征上天赐予代地,成为赵国扩张代国的天赐正当理由。
司马迁借此奇异传说引导读者关注赵国未来的接班人究竟是谁,及其如何占有代国。赵襄子毋恤的故事由此展开。
赵简子“神游”之后不久,著名相士姑布子卿来访。姑布子卿在春秋战国间盛名远播,据传孔子曾形容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狗”即出自其口。
赵简子召集儿子们,请姑布子卿相面选出合适继承人。姑布子卿环顾众人,摇头表示无人适合。赵简子焦急问:“难道赵氏要亡了吗?”姑布子卿答:“我路上见一青年,大概是您的一个儿子。”
赵简子遂将赵毋恤召来。姑布子卿见到他,惊起站立,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将军!”此情此景宛若刘邦宴请岳父时,岳父不自觉起立迎接的礼遇。
赵简子“神游”所言得以验证,第一神算从众子中选中赵毋恤的出场,司马迁描写细腻,似乎是在刻意铺陈。
然而,赵简子对赵毋恤身为庶子、母亲是翟族侍妾心存疑虑,质疑其地位是否尊贵。
姑布子卿则说:“天授之命,虽出身低微,必将尊贵。”他主张天命高于血统出身。
西周以来的宗法制度强调嫡长子继承,即以母亲为正妻且年长者为继承人。但赵简子作为晋国权臣,若要选贤能者继位,势必打破传统。
因此,姑布子卿的相面为赵简子破例选贤提供了依据。
赵简子遂召集众子,反复考察才干,最终确认赵毋恤最为贤能。但废嫡立庶涉及宗法大忌,赵简子必须谨慎行事。
他设下考验,说在常山藏有“宝符”,谁能先找到,便赐予其兵权。众子纷纷寻找,却无一人得符,唯有赵毋恤回来声称已得符。
赵简子惊讶,问详情。赵毋恤说:“我登常山俯瞰代国,代地可取。”赵简子心中大喜,这言论与他“神游”中得到的天命预言相符,同时表明赵毋恤与自己心意相通,遂确认其为继承人。
他大胆废除嫡长子伯鲁太子身份,立赵毋恤为太子,破除周朝嫡长子继承制与血统优先论。
司马迁对赵简子此举非但未加批评,反而予以肯定,体现其选贤任能而非拘泥血统的明智。
赵国历史上还有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人物,赵衰之妻,她曾主动放弃自己儿子的继承权,成就赵盾,也为赵国崛起立下基础。
磨笄山见证了赵毋恤攻占代国的历史。
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赵简子去世,赵毋恤继位,史称赵襄子。继位不久,他便兑现誓言,率军攻占代国。
“帝属我一翟犬”这句话亦暗示赵国通过联姻笼络代国。赵襄子的姐姐嫁给代王。
赵简子去世后,赵毋恤尚未脱孝服,便亲自迎请代王来晋国。代王毫无戒备,认为这是新任太子示好之举。
宴会中气氛融洽,酒兴正浓,突然一队厨子手持长柄铜勺冲入,将代王痛击致死,随从官员亦遭杀害。
赵毋恤随即挥兵北上,轻松夺取代国。
赵襄子的姐姐闻夫被杀,悲痛欲绝,遂在回晋途中于磨笄山自刎,表达对弟弟的恨与无奈。
赵毋恤谥号“襄”,意为因功德而得地、威德远服,象征其功绩卓著。其“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更显孝顺,但其更注重完成父亲遗愿。
他将代国封给伯鲁之子周,称代成君。伯鲁为被废嫡长子,此时已故。
《赵世家》中记载,襄子执政四年后,知伯与赵、韩、魏三家分割范、中行封地,此事与《晋世家》有所出入,但大致时间为赵简子去世及赵毋恤占代之年。
晋出公对诸侯私分封地十分不满,试图联合齐鲁讨伐四家,但四大家族先发制人,攻打晋出公,致其逃亡齐国而亡。
知氏获益最大,成为四大家族首领。随后扶持晋懿公(《晋世家》称晋哀公)继位。司马迁用“益骄”形容知伯,暗示其得意忘形。
知伯贪婪无度,索要韩氏、魏氏封地,二家顺从后,又向赵氏索地。赵毋恤作为赵国核心,不肯割让祖产,坚决拒绝。
智伯遂联韩魏攻赵,推断应为晋懿公四年。
赵毋恤敢于拒绝,因赵氏实力迅速壮大,也为报复智伯先前侮辱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