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阿拉伯世界扩张势力,以军正着力培养能讲阿拉伯方言的情报人员与士兵。以方将语言作为渗透工具,试图实现对阿拉伯国家的思想控制。据以色列媒体披露,这一代受训者的使命是打破阿拉伯民众的心理防线,为文化与安全渗透铺路。以色列人操着阿拉伯方言、唱阿拉伯歌曲、说阿拉伯谚语,这类场景频繁出现在占领军媒体发布的视频中,这是其蓄意影响阿拉伯舆论计划的一部分。
以色列方言学校:语言渗透的核心载体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后,以色列因情报预判失败,开始重新评估情报手段。以色列《新消息报》7月8日报道,以方正加大力度培养精通阿拉伯各地方言的人才,以增强情报能力。
以色列军事情报局针对高中毕业生启动强化训练计划,选拔年轻男性学习特定语言与方言,课程时长约6个月。一名以军军官称,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表明, “不能没有倾听的耳朵和解读行为的眼睛”,必须扩大语言特工体系。
以色列军事情报局语言学校目前正大规模扩建,每年数百名新兵学习叙利亚语、黎巴嫩语、巴勒斯坦语、伊拉克语、贝都因语等方言。培训不仅包括语言,还包括社交媒体用语、歌曲等,帮助学员自然掌握语调和方言。
文化突破:语言与文化的深度绑定
这类型培训不只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是结合文化与政治分析,要求情报人员能读懂言外之意,理解当地思维与习俗。以军军官还表示:“优秀情报人员必须研究对方的世界观、文化和价值观。”
10月7日的突袭让以方意识到必需增加语言方面专家。因对也门情报匮乏,以方开始招募也门裔以色列人协助收集胡塞武装情报。此外,军事情报司令部还开设伊斯兰文化和阿拉伯语课程,据以色列《国防邮报》报道,所有成员将接受伊斯兰教研究培训,明年接受阿拉伯语培训。
暗器:隐蔽的心理与文化渗透
以色列近年加强采用心理与文化“软战略”影响阿拉伯舆论。心理学家阿卜杜勒・拉赫曼・马扎尔认为,模仿阿拉伯日常行为与表达方式会缩小双方心理差距,因为方言是身份的表达,所以与陌生人说同种方言时,可以让听者产生熟悉感,并可能无意识接受自己的观点。
专家指出,这类操作旨在建立情感“正常化”,例如以色列人穿阿拉伯传统服饰、将阿拉伯食物称为以色列美食,以此扭曲身份认同。马扎尔强调,这种 “软武器” 比传统武器更危险,因其能悄然渗透,重塑观念而不被察觉。
招聘公众人物:强化舆论渗透
以色列外交部在社交媒体为高级官员及驻埃及、约旦等国使馆开设阿拉伯语官方页面,旨在加强与阿拉伯民众的沟通。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阿维凯・阿德拉伊是典型代表,他常用阿拉伯语在社交媒体与公众互动,甚至祝贺穆斯林节日,尽管经常遭讽刺。
反犹太复国主义和正常化协调委员会总协调员阿纳斯・易卜拉欣认为,这是针对阿拉伯世界意识渗透的深层计划,目的是让后代接受犹太复国主义实体。这种“软殖民主义”会摧毁思想与心灵,因缺乏抵制易让民众逐渐习惯,最终丧失警惕。
本文编译自:阿拉伯半岛电视台
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